美麗鄉村+:南京鄉村民宿業發展新觀察 |
發布時間:2021-10-29 15:07:04 | 瀏覽次數: |
美麗鄉村+:南京鄉村民宿業發展新觀察 江蘇經濟報 來自南京市的一組統計數據:2021年國慶長假,南京鄉村民宿共接待游客19855人次,訂單量11913筆,實現營業收入986萬元,全市各區民宿出現一房難求的景象。 產業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發展鄉村民宿業是加快鄉村文旅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品質化的鄉村資源、都市近郊的區位優勢、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支撐為南京民宿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近年來南京鄉村民宿業發展迅速,建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民宿村,引發了民宿旅游的新熱潮。 創新“美麗鄉村+”,民宿業發展勢頭強勁 2010年,南京市開始啟動市域城鄉統籌發展工作,改善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完善了基礎設施和交通建設。2013年,南京市率先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先后完成了7992個自然村落的環境整治工作,創建了143個三星級康居鄉村,建成了41個國家級生態鎮和318個生態村,建成各類旅游農業項目110多個。 “十三五”期間,南京市又通過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園綜合體“五村共建”,形成了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為鄉村民宿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建成了湯家家、石塘村、黃龍峴、蘇家、大山村、石墻圍、公塘村、石山下、不老村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民宿村。 鄉村民宿發展勢頭強勁,各區依托不同的自然稟賦、資源條件和區位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民宿經濟,取得了初步成效。據統計,截至2021年上半年,南京全市共有鄉村民宿300余家、床位1萬余張,其中納入市文旅局“南京智慧民宿服務平臺”監管的有228家、房間數3858間、床位6685張。 鄉村民宿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積極引領。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南京市相繼出臺了《鄉村民宿經營管理獎勵扶持資金試行辦法》、《鄉村民宿村建設考評辦法》、《鄉村民宿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并根據鄉村民宿發展現狀,推出了《南京鄉村民宿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為更好地創新“美麗鄉村+”發展模式,促進鄉村民宿業規范發展,還發布了《關于促進鄉村民宿業規范發展的實施辦法》。 新技術的加持,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民宿業的高效高質發展。2016年南京推出了“智慧民宿服務平臺”,2019年根據民宿業的發展情況,改良升級線上平臺,形成了集網上預訂、餐飲預訂、伴手禮購買、游記攻略分享、活動宣傳與推廣、數據監測與統計等功能于一體的OTA平臺。 作為鄉村文旅產業的新業態,鄉村民宿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一步促進了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2021年國慶假期,鄉村民宿成為南京市民周邊旅游度假的首選,全市納入“智慧民宿服務平臺”的民宿平均入住率達到57.2%,其中浦口區達到68.3%,江寧區民宿累計共接待6252人次,訂單量共3751筆,高淳椏溪石墻圍“民宿村”入住率達到84.2%。 不久前由南京市發改委組織、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的《促進南京民宿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中的一份專項調查顯示,市民選擇入住鄉村民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體驗鄉村文化與生活、離城區近方便游住和往返以及帶孩子出去感受廣闊農村,千余名接受訪談的市民中,有超過80%的人一年住鄉村民宿1-2次,12%的人達到3-5次。 因地制宜,鄉村民宿業整體呈現四大特征 《促進南京民宿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調研報告顯示,縱觀南京民宿業發展,各區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發揮各自區位優勢、資源稟賦,鄉村民宿整體呈現四大特征。 一是增速較快。全市平均每個鄉村民宿設有客房17間、床位29張。2019年底鄉村民宿上線數為159家,2020年凈增加57家,今年上半年凈增加12家。 二是集聚度高。運營中的鄉村民宿主要集中在江寧西部東部旅游線、高淳椏溪慢城、浦口老山片區等區域,各區發展不平衡。其中,江寧區已上線98家,占全市45.4%,高淳區上線53家,占全市24.5%,2017-2019年創建的13個市級鄉村民宿村,也集中在江寧區和高淳區。 三是投入主體多元。除了農戶個體外,社會資本、國有投資集團、村集體等主體也積極參與鄉村民宿的投資和管理。按投資主體劃分,由農民個體投資和社會資本投資的分別占到總數的50.3%和33.7%,國資和村集體投資分別占13.2%和2.8%。 投入主體的多元,帶來了運營模式的多樣化。如六合區“大泉人家”民宿組團中的首批南京市職工療休養基地——“好婆婆民宿”“趙大媽民宿”“明莉曉苑民宿”三家民宿與六合竹梅公司合作,按照“公司+民宿”模式開展運營工作,民宿的日常運營以農戶為主,竹梅公司負責進行民宿周邊環境打造、擴展民宿宣傳、獲客渠道,組織開展從業人員的培訓等,給予民宿運營全方位的指導,三家民宿最終以凈利潤的30%向竹梅公司分紅。再如,棲霞區的“良棲山院民宿”“宛霖融舍民宿”“鄉守民宿”等雖是農民自營,但由樺墅印象文化旅游公司提供統一的服務標準并統一分配職工療休養客源,收入分配上由農戶自收自支,職工療休養收入由旅游公司定期結算后支付。還有像浦口區的“水云間民宿”,農戶將民宿委托給南京黎家營專業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合作社每年給予農戶保底收益和提成。 四是服務體驗有待提升。調查發現,73%的鄉村民宿能同時具備住宿和餐飲功能,基本能滿足市民和游客的服務需求,但也有27%的民宿只能提供住宿,缺乏豐富的體驗活動,暫時還無法滿足不同客群結構多樣化的需求,總體功能和可提供的服務體驗仍有待提升。 美了村莊富了百姓,探索民宿發展的“南京經驗” 江寧湯家家是滬寧線上知名的溫泉鄉村,村上有30家溫泉民宿,近年來年均接待游客突破20萬人次,帶動村民就業300多人。湯家家將溫泉這一獨有資源引入尋常百姓家,通過溫泉和民宿的嫁接,發展溫泉民宿經濟,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美了村莊、富了百姓。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南京鄉村民宿快速發展,在滿足個性需求、迎合消費水平以及多樣化的業態探索等方面呈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 特色化經營滿足個性需求。各區緊密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凸顯主題和品質,打造有代表性的民宿區域,推動鄉村民宿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江寧湯山利用溫泉資源,建成以湯家家為代表的特色溫泉民宿村;浦口區打造復合餐飲、文創、親子等多種業態的不老村民宿客棧集群;溧水區的未見山鄉居,還有花跡酒店改造的鄉村民居等,營造出了鄉村文藝空間群落的獨特形象。由江寧旅游產業集團打造的黃龍峴茶文化村,以“品茗黃龍,峴里得閑”為招牌,以茶文化展示為內涵,著力打造融品茶、茶藝、茶俗、茶產品、茶餐、住宿、特色餐飲等為一體的茶文化美麗鄉村項目,形成“民宿點—民宿村—民宿組團”的黃龍峴民宿群空間布局。 差異化檔次迎合不同群體。據抽樣分析,目前南京多數鄉村民宿價格在每間300元以內,占鄉村民宿總量的62%,301-500元/間的鄉村民宿占總量的9%,501-1000元/間的占民宿總量的18%,1000元以上的占11%。農戶經營的民宿一般價格比較大眾化,中老年人休閑度假者居多;利用現有農家樂改造為的民宿檔次和價格中等,白領階層消費居多;由工商資本入駐的民宿檔次和價格相對高端,消費群體以高薪的年輕群體居多。 多樣化業態帶動綜合效益。鄉村民宿的發展,延伸出的產業鏈包括餐飲、娛樂、旅游、租賃、體驗、采摘、購物等一系列業態。鄉村民宿產業的發展,不僅盤活了農民閑置住宅、帶動了農民就地創業就業,也保護了農村古建筑,留住了記憶鄉愁。2019年,南京市選定50家“美麗鄉村、創意農園和鄉村民宿”的會議定點單位,可以接待各類會議和培訓。2021年,南京提出將職工療休養工作與鄉村民宿精準對接,加強職工關愛的同時助力鄉村經濟發展,棲霞區樺墅村、江寧區龍尚村漫谷漫心、公塘頭、云水澗、浦口區黎家營村、大黃村云棲林舍、六合區大泉村、平山榮逸、溧水區山凹村、李巷N四號院、高淳區石墻圍等村莊和民宿被確定為“南京市職工療休養基地”第一批民宿點。 多方合力,推動鄉村民宿業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更優供給發展 《促進南京民宿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張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扶持下,南京鄉村民宿業發展可圈可點,未來更需要各方合力,乘勢而上,推動這一新生朝陽的鄉村文旅業態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更優供給方向發展。 深化產業融合。結合南京都市近郊品質田園鄉村的特色,加強民宿業與農業的深度融合,發展農事體驗、休閑觀光、手工制造、農副產品加工等綜合業態。促進鄉村旅游民宿與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挖掘利用南京六朝古都的歷史文化、民國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進行民宿的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引導旅游民宿與工業、水利、體育、教育、科技、電商、辦公、會議等產業的融合,拓展工業旅游、戶外運動、研學旅行、共享農業、電商物流等新的民宿經營業態,完善產業鏈,拓展價值鏈。 創新運營服務。探索農戶自主經營、“民宿租賃公司+農戶”“創客+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公司+研學基地”等更加多元高效的經營模式。注重旅游民宿運營服務的創新創意,發展“重個性、慢生活、深體驗”的休閑民宿模式及相關民宿產品。針對目前城市下鄉養老、到農村租住第二居所等日趨熱火的市場需求,適當放開民宿長期租賃市場,拓寬民宿客戶群體。 強化特色品牌。整體上可以南京民宿品牌“金陵人家”為核心,各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確定民宿的分區品牌與宣傳口號,構建全市品牌、分區品牌互為支持的品牌體系,各分區特色化發展,如“田園江寧”“慢城高淳”“無想溧水”“花園浦口”“生態六合”“紫東棲霞”等,制定品牌培育計劃,鼓勵各區結合分區品牌,打造個性鮮明的主題節會。 優化空間布局。遵循規劃與生態要求,依托優質的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稟賦,優先在沿長江、沿秦淮河、近固城湖、金牛湖、靠老山、湯山、牛首山,以及近郊各大景區、特色小鎮、傳統村落及城市游憩帶等旅游產品較為豐富、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城鄉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民宿。同時,進一步強化民宿集聚效應和各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方向。比如,浦口區形成環老山精品民宿群及沿長江、沿滁河民宿集聚帶;高淳區與溧水區聯動發展,形成南北向的旅游發展帶;江寧區結合東南文化休旅帶上的湯山、牛首山、青龍山,以及城市發展軸上的祿口機場、秦淮河布局等擴大民宿集群等等。 江蘇經濟報記者 葉小力 通訊員 張川 葛建東 韋婷娜 葛早陽 陳佩弦 |
上一篇:打造微度假目的地!山東選定34個旅游民宿集聚區創建單位 下一篇:關于2021第五屆上海國際民宿產業博覽會延期舉辦的通知 |